周广福珠宝
中国古代的沿海地区大多盛产珍珠,几乎每朝每代都有大量的珍珠工艺品被销售到国内外。在最近几年的考古发掘中,大量的古代珍珠制品被发掘出来,出现在现代人的眼前。这些大自然的神奇产物与中国古人的绝妙智慧相结合,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史留下了许多美奂绝伦的稀世珍宝。比如清朝时期的东珠,就是闻名于天下的稀世珍宝,只有当时的皇家贵族才有资格享用佩戴。那么在中国古代这些大自然中最神奇的结晶是如何被中国古人发现的呢?中国沿海的珍珠是上天赐给中华民族先民的珍贵财富,但是这笔财富也成为了一些沿海渔民们的苦难之源。
在中国古代东南沿海地区,因为受到沿海地区不产粮食只产珍珠的谣言影响,加之东南沿海盛产珍稀珠宝的名声远播国内外,所以当时东南沿海地区出产的珍贵珠宝就变成了当时地方政府税收的一个主要来源。而当时的渔民们为了满足古代地方政府严苛的税收要求,也不得不冒险下海采集珍珠。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当时天下纷争不断,战争频繁,统治阶级为了提高税收,增加财政收入,自此官僚势力开始插手沿海珍珠采集业,对沿海居民实施严苛的军事化管理,不断加重对沿海居民的税收压迫,迫使沿海居民下海采集珍珠。沿海居民迫于无奈,只得冒着生命危险下海采集珍珠。
原本官府的税收压力就已经使沿海的采珠渔民压力巨大了,他们每天冒着生命危险采集珍珠也只能勉强度日。如果遇上贪官污吏,采珠渔民的日子更是难以为继。据史书记载,由于东南沿海地区开发时间较晚,在古代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不毛之地,因此在很多朝代东南沿海地区都是犯罪官员和失势贵族们的贬谪流放之地。这些被流放到东南沿海的官员和贵族,往往看中了东南沿海盛产珍珠这个特点,在当地大量收集珍珠,囤积财宝,以备他们东山再起。所以当时的珍珠主要用于官府贵族的上层消费所用。
由于贵族和官员们的大量收集囤积珍珠,当时的珍珠产业非常火爆,十分繁荣。但是当地的采珠渔民不仅没有获得更好的收益反而生活更加艰苦。由于珍珠采集业的火爆,于是大量的商人也参与到珍珠贸易当中,由于珍珠的稀有珍贵,货源常常供不应求。那些参与到珍珠贸易中的商人,往往在贸易中间赚取了巨大的差价,赚得盆满钵满。这也使得商人们想尽办法剥削当地采珠渔民。当时在这条看似繁荣的珍珠生产链条背后采珠渔民们的生活生产压力变得更加巨大了。
当时东南沿海的采珠渔民,不仅要受到官员商人们的压迫剥削,同时也要面对无法预测,充满危险的海洋捕捞环境。当时的史书记载,渔民潜入海底采珠时,通常都是只身一人潜入海中,随身只带一把小刀。进入海底采珠时用一根绳子将自己拴到海面上的小船中,等到水中采珠渔民采集到珍珠以后便拉动绳子,船上的人就将渔民拉回船中。在出海采集珍珠的过程中,一般主要有两大危险。
由于采珠渔民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所以哪怕是数九寒冬也要下海采集珍珠。即使在现代社会,冬季下海采集珍珠也是一项危险十足的生产活动。而在当时冬季采集珍珠,往往会对采珠渔民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损伤。不仅如此采珠渔民还要面对海中穷凶极恶的捕食性动物的威胁。采珠渔民在采珠的过程中如果遭遇了海底深处的捕食性生物采珠渔民往往九死一生,即使侥幸逃生也是身受重伤。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沿海采珠渔民在采集珍珠时也开始使用更加安全和高效的采集工具,不仅大大提高了采珠效率同时也保障了采珠渔民的生命安全。比如说在古代沿海地区就用竹子做成的一个竹笼子,将渔民放入竹笼子中沉入海底,再用一根竹筒作为出气孔,使渔民在海底停留时间大大增长,保障了采珠渔民的生命安全,同时也使采集珍珠的效率大大提高。
无论是税收的压迫还是官员商人们的剥削,都直接拉动了东南沿海珍珠市场的发展繁荣。随着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中国古代的珍珠也和其他国家的珍宝一样成为了一种奢华富贵的象征。中国生产的珍珠制品被来来往往的客商们视为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宝,也使得中国古代珍珠产业进一步发展。
中国的珍珠采集和生产加工业已经诞生了千年之久。我们今天看到的精美珍珠制品,正是无数古代沿海居民们辛勤劳作,热血拼搏换来的文化瑰宝和文明结晶。我们在欣赏这些美丽的文化瑰宝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当初古代劳动人民为了创造这些文化瑰宝而付出的代价与辛劳,中国古代盛产珍珠的背后,是无数劳动人民的付出和努力。